《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2035年達到25%。
  ">

久久久免费观成人影院,日韩亚洲欧美综合,中文字幕av一区,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多樣亦多彩 科普正當時(科技自立自強)

2023-10-23 08:3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2035年達到25%。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科學普及大有作為。豐富科普供給、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從專家院士主動“觸網”,到專業(yè)機構打造“移動課堂”,再到科普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意視頻……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科普隊伍中,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傳遞科學知識,搭建起公眾與科學之間的橋梁。

  ——編  者  

  

  湖北武漢院士科普工作室——

  專業(yè)合力,點亮夢想之光

  “綠色生態(tài)養(yǎng)殖新范式,既能改善人類生活,又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在湖北省武漢市七一中學報告廳,67歲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院士以“漁業(yè)轉型升級的中國智慧與長江大保護”為主題,為400多名初一學生和家長代表作了一場科普報告。

  從古代神話傳說伏羲氏結網捕魚,到史前遺址中出土的具有養(yǎng)殖特征的鯉咽齒,再到“四大家魚”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稻田養(yǎng)魚等現(xiàn)代稻漁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報告會上,桂建芳通過圖文并茂的展示、通俗易懂的故事性語言,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不少同學還低頭做筆記。

  像這樣的院士科普活動,在武漢已是常態(tài)。近年來,武漢積極發(fā)揮院士專家團隊資源優(yōu)勢,探索成立了以陳孝平、桂建芳、劉經南、鄧子新、孫和平、丁漢、徐紅星院士命名的7家科普工作室,涉及生命健康、自然教育、信息通信等多個領域。

  “這些院士不僅帶頭主講科普報告和公開課,還吸引了一批科技工作者、志愿者加入科普工作室。”武漢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鄭華介紹,截至目前,7家院士科普工作室共吸納院士23名,專家團隊成員752名,充分發(fā)揮了院士專家在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播科學知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年4月22日,在武漢市科協(xié)、武漢市園林和林業(yè)局的支持下,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在武漢解放公園揭牌。“希望通過科普工作,點亮孩子們的科學夢想。”桂建芳說。這些年,他不斷探索,希望把艱深難懂的專業(yè)術語、枯燥的數(shù)據(jù)轉化成鮮活的畫面和圖表,并用生動的小故事闡釋科學道理,讓孩子們能夠聽得懂、聽得進。

  在桂建芳的帶動下,魚類生物學家曹文宣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所所長葛繼穩(wěn)、武漢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科技中心副主任徐棟等50多位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帶頭人和自然科普領域專家,紛紛加入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形成了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專家志愿服務團隊。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計策劃開展各類自然教育活動200余場,覆蓋20萬人次;制作了《自然通識課》等系列科普短視頻和直播課程,在線觀看人次累計突破2000萬。

  “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走到科普的聚光燈下。”鄭華表示,武漢下一步將以院士科普工作室的“科技志愿服務隊”為基礎,不斷加強科普工作室規(guī)范化管理,全面提升科普人員的整體水平,進一步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傳播網絡,讓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上海自然博物館——

  展教結合,播撒科學種子

  “石階上的青苔是苔蘚嗎?”“苔蘚遇水多長時間會變綠?”“苔蘚為什么能生寶寶?”……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探索中心的“自然探索移動課堂”上,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向科學老師裘穎瑩提出問題。

  做苔蘚吸水實驗、給苔蘚圖畫上色、制作迷你的苔蘚盆景……裘穎瑩“化身”植物偵探,帶著孩子們耐心地解開一個個苔蘚謎團。原計劃半小時的“苔蘚工坊”課程,遲遲無法結束。孩子們沉浸其中,意猶未盡。課堂上,孩子們“親近”苔蘚;課后,孩子們還能帶走培養(yǎng)皿,繼續(xù)觀察苔蘚生長。

  “在參觀苔蘚展時,我就對苔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來上‘苔蘚工坊’課程,收獲了更多知識。”上海市閘北區(qū)田家炳小學四年級學生張藝杰口中的展覽,就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苔花如米·蘚為人知”苔蘚科普展。這場持續(xù)3個月的臨展以文化、科學、藝術相結合的方式,揭開苔蘚的奧秘,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針對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活動,上海自然博物館做了微創(chuàng)新,將館里的品牌科普活動“自然探索移動課堂”與臨展結合起來,帶給參觀者一場有趣有料的自然探索之旅。

  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自創(chuàng)的品牌科普活動,“自然探索移動課堂”一直在探索如何把科普講得更加生動、引人入勝。從開館時的30門課程到如今的76門,涵蓋了學齡前、小學生、初中生等多個年齡階段,內容涉及動植物、天文地理、古生物等多門學科。有別于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這個課堂采用與科學探索更為接近的觀察記錄、動手實驗、主題演示等互動學習方式,生動活潑、寓教于樂。

  “如果說展覽是學習自然知識的入口,那么‘探索課堂’就是一個切口。”裘穎瑩說,在看展與探索課堂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能夠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得出科學結論,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今年以來,“自然探索移動課堂”開課近300場。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展示服務部部長金雯俐說:“對于科普基地來說,科普就是我們的日常。我們希望借助當下社會濃厚的科普氛圍,以展教結合的新穎方式,擴大博物館科普的影響力,吸引更多觀眾參與科普、愛上科學。”

  00后氣象題材科普博主——

  創(chuàng)意視頻,吸引更多受眾

  站在臺風眼是什么感覺?

  “我進過許多臺風的風眼,與狂風暴雨不同,那是一塊相對平靜的區(qū)域,不下雨,狂風也驟然停止,只剩下空氣中隱隱約約的泥土氣味。”這樣的感受,00后青年蘇鏑坷在5年多的“追風”之旅中已經歷過多次。

  蘇鏑坷是中國傳媒大學視聽創(chuàng)作方向研究生,也是一名氣象題材科普博主。自2018年起,他持續(xù)追逐并記錄各種天氣現(xiàn)象,總共追逐了上百個天氣系統(tǒng),行程超過5萬公里。他也將拍攝的影像制作成短視頻發(fā)布在網上,在B站上擁有30多萬名粉絲,他也被網友稱為“追風者”。

  在蘇鏑坷的鏡頭里,有“為1000片雪花拍特寫”的微距,也有“從1000公里高空俯瞰地球”的宏闊,更有“超強臺風‘杜蘇芮’的一生”的紀實。“作為大眾科普,氣象攝影本身呈現(xiàn)的是科學題材,它的創(chuàng)作需要大量科學工具的支撐,后續(xù)也要為科學研究服務。”蘇鏑坷做的,便是將一份份專業(yè)科學儀器的觀測數(shù)據(jù),“轉碼”成一幀幀動態(tài)變換的畫面,以及一個個身臨其境般的追風故事。

  如何把原本艱深晦澀的科學知識講得妙趣橫生?“創(chuàng)意是最燒腦的,反復修改是常態(tài)。”一條5—15分鐘的視頻,從選題、查資料到拍攝、剪輯等,基本上由他一個人完成,往往一期視頻就要花費半個多月的時間。“做科普既要讓人學到知識,又要讓人感到快樂。”蘇鏑坷認為,接地氣、有互動、趣味性強的科普,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在科學和公眾之間搭座橋——蘇鏑坷對自己這樣定位。前不久,他在追擊臺風“杜蘇芮”時與南方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通過記錄秒級高分辨率臺風過境的氣象數(shù)據(jù),拍攝大量8K高清影像,應用于科學研究。這些年,蘇鏑坷已經與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者交流合作,希望以更加多維的觀測、愈發(fā)詳實的數(shù)據(jù)資料,讓更多人更好了解臺風機制和未來氣象變化。

  臺風過境的猛烈,云卷云舒的爛漫,星垂平野的壯闊……“面對未知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去了解它,然后用生動的方式解釋它。”在蘇鏑坷看來,科普不只是傳遞知識,更可以呈現(xiàn)一種科學、理性的思考方式,啟迪大家熱愛自然、感受自然。未來,他希望突破傳統(tǒng)媒介,探索更多形式,把科普的故事講得更加精彩。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3日 10 版)

  • 相關閱讀
  • 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

      10月23日,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主席臺向與會代表致意。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攝  10月23日,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時間:10-24
  • 心相約 夢閃耀|同“感”受 同夢想

    “聽、看、觸、味、嗅”,他們打開“五感”,擁抱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昨晚的開幕式暖場節(jié)目中,安吉同行殘疾人竹樂團將竹子做成的樂器,從田邊地頭搬上“大蓮花”舞臺,燃動全場!盲人門球運動員帶著愛的誓言出征,力...

    時間:10-23
  • 杭州亞殘運會|揭秘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背后的“大腦總動員”

    新華社杭州10月22日電題:揭秘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背后的“大腦總動員”新華社記者馬劍 張曉潔“桂花開了,來吧,來杭州吧!”秋夜的錢塘江畔,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變成一方金桂花盛開的舞臺。22日晚舉行的杭州第4屆亞...

    時間:10-23
  • (杭州亞殘運會)亞殘運會開幕式詮釋“殘健共融”:手拉手,我們是一家

    中新網杭州10月23日電(張煜歡)“青春活力的亞細亞,每一刻激勵我變化”“美麗亞細亞,光榮亞細亞,手拉手,我們是一家”……22日晚,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歌曲《我們的亞細亞》再次回蕩...

    時間:10-23
  • 【亞殘運會圖景】機器導盲犬、智慧數(shù)字屏......亞殘運會場館隱藏了這么多秘密!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已經拉開帷幕,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運動健兒將在賽場上展開激烈角逐。本屆亞殘運會的19個競賽場館中,17個場館為亞殘運會與亞運會共享場館,2個場館為亞殘運會獨立使用場館。競賽場館的無障礙...

    時間:10-23
  • 杭州:助殘共富,積極探索殘疾人事業(yè)現(xiàn)代化路徑

    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于10月22日在杭州開幕,44個國家和地區(qū)約3800名殘疾運動員將在此盛大歡聚。這是2010年首屆亞殘運會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屆。殘疾人事業(y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杭州市始終錨...

    時間:10-23
  • 刷屏全網的《愛之光》背后 有上百名工作人員的“追光之旅”

    亞殘運會宣傳片《愛之光》,上百名工作人員、三十三個場景、二十組被拍攝對象、三天拍攝……一切只為你。你們,就是生命里最暖的“愛之光”。...

    時間:10-23
  • 外交部:希望有關國家停止對中國無端抹黑

    10月23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對“五眼聯(lián)盟”對中國污蔑抹黑的相關問題提問。毛寧表示,“五眼聯(lián)盟”情報高官對中國的所謂指責毫無事實根據(jù),充斥著對中國的污蔑抹黑,我們不能同意,對此堅決反...

    時間:10-23
  • 外交部:美方所謂“脅迫”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

    10月23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10月20日,美國白宮發(fā)表文件稱,中國向世界各地的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脅迫性和不可持續(xù)融資,美方則將致力于提供可信的替代方案。請問發(fā)言人對此有何評論?毛寧表示...

    時間:10-23
  • 從南海之濱到天山南麓 看粵疆同心 山海情長

    4046公里,這是9月15日通航的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到喀什徠寧國際機場的直航飛行距離。這是目前國內直飛航線中航距最長的一條航線,也是繼8月15日廣州至喀什開通直飛后,粵港澳大灣區(qū)新增的第二條直達喀什的航線。△喀...

    時間:10-2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