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車私用、警車要盯得緊緊的。最近,常州天寧警方啟動了“智能鑰匙柜”,用警車都得按上指紋,對上警號,智能記錄。一旦警車私用、違章等,都能查得到。(9月9日《現(xiàn)代快報》)
對公車的有效管理,首先不是取決于技術層面,而是管理者的誠意——如果真的想管住公車,辦法應該不太復雜,那就是處理公車私用者按制度來,停職、收繳油款并罰款、紀律處分;造成嚴重后果比如延誤公事,加重處罰,直至辭退、開除等,如果這些制度規(guī)定能被認真嚴格執(zhí)行到位,公車應該不難管。問題是,對私用公車的問題鮮有按章追責的,或者說,公車所以能被私用,都是在管理者同意的情況下,至少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否則,車輛怎么能開得出去。正因為不真抓也不實管的問題普遍,公車私用才會泛濫成災。而這個語境下,無法相信多了一個“智能鑰匙柜”,管理就科學了、規(guī)范了。技術手段上科學了,程序規(guī)范了,但如果仍規(guī)范不了權力,管理者仍擁有特權,任何的“柜”都等于零。比如,管理者若允許手下私用公車,完全可以繞開“柜”給他另一把鑰匙,或者即便按程序取鑰匙,只要管理者允許,智能記錄又有什么用?如果說這是低估了管理者的覺悟,那為何還要搞什么智能管理,直接靠管理者的覺悟豈不更好?
一些地方巨資建成的GPS公車管理系統(tǒng),并未有效擋住公車的繼續(xù)私用,原因很簡單,GPS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系統(tǒng)都要由人控制。如今又來了“智能鑰匙柜”,除了增加一筆不菲的行政成本,看不出更多的新意。但肯定是樂壞了那些制造商,在公車管理“科學化”的需求下,明天說不定還會推出“智能車庫門”、“智能方向盤”等。
馬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