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江 邢渭林
赤日炎炎,他在去東嶺段送報的路上;寒風刺骨,他在去土門、龍泉村投遞的途中。寒來暑往,冬去春來,他沒有停止過投送的腳步,他就是丹鳳縣竹林關(guān)郵政支局投遞員邢西林。按每周三班投遞,每月重復丈量著近1000公里的鄉(xiāng)村郵路,14年行程16萬公里,等于繞赤道4圈。
2004年3月,邢西林應聘成為一名投遞員,當時有5名投遞員承擔著過去竹林關(guān)區(qū)8個鄉(xiāng)的投遞工作,他負責投遞原東嶺鄉(xiāng)7個村。2008年,三位投遞員退休,又從寺坪調(diào)來一人,原來五個人的工作任務由三人承擔,給他增加了雷家洞、桃峰村。每天騎著自行車穿梭在進村入戶的郵路上,頭天要去中益、新紅,石香爐村48公里;第二天去小東嶺、孤山坪、溫池村35公里投送,下午再去雷家洞、桃峰村往返10公里;晚上分揀第二天的報刊、包裹到午夜十一二點,這樣的日子,周而復始,一干就是十多年。
騎自行車投遞,冬天車子重還能暖身子,從原東嶺鄉(xiāng)上梁到中益、新紅,一路全是上坡,自行車只能推著一步一步走,來回就需兩小時,到溫池村辦公室,他的內(nèi)衣全濕透,夏季就更不用說了。2004年冬,他自費買了一輛摩托車,路途時間是節(jié)省了,自己每月加油卻要花200元,而在當時,他的月工資僅有500元左右。2014年,竹林關(guān)郵政支局3名投遞員中一人嫌工作量大、工資低辭職,全部的工作量成了他和另一名只騎自行車投遞員的。他有摩托車,人又年輕厚道,由東嶺、雷家洞段調(diào)整到更遠的土門、龍王廟河、原西嶺鄉(xiāng)茶坊埡等,僅竹林關(guān)至土門鎮(zhèn)、八十河村、到龍泉村一個往返就86公里。按規(guī)定5公斤及以上包裹屬客戶自取,他卻是能帶上的都給捎上,免費給群眾送去。
土門村埡子組73歲劉鳳林,孩子們不在家,見他身穿郵政標志服,要他幫忙領(lǐng)取竹林關(guān)郵政儲蓄的養(yǎng)老金,他滿口答應,于是每季度給老人送養(yǎng)老金,成了他的分外“業(yè)務”,直至去年老人去世。石香爐大屋場組吳存州,低血壓不能騎車,孩子在西安上學郵遞的包裹、行李,每次都是他從竹林關(guān)給送到家里。龍王廟河70歲陳云來老人說:“這個送報的(指邢西林)好,孩子給我郵包裹了,我嫌遠怕跑路,打電話他就給捎來了。”他還為土門埡子組80歲劉永杰修電視、捎洋芋,多次給土門劉三海、周存彥捎包裹。有時,他還利用熟悉電視機維修技術(shù),為群眾維修電視機、調(diào)試鍋式電視天線,成了投遞路上的義務送貨員、天線調(diào)試員。
他就是這樣厚道熱心,誰要求幫忙,他從不拒絕。跑了近十年,當年花5500元錢買的摩托車報廢了,他卻收獲了客戶的信任和愛戴。2015年下半年,買的第二輛摩托車已經(jīng)行駛3萬公里。
去年底,丹鳳縣郵局看到兩個人投遞任務太重,增加了一名投遞員。他又返回孤山坪、大桑園、趙家庵、石香爐、雷家洞村段道,竹林關(guān)街道、機關(guān)單位每天仍由他投遞,就這樣,憑著一腔熱情和極強的工作責任心,46歲的邢西林依然風雨無阻地奔波在郵路上。
為這份收入低卻繁重的工作,兒子在商南縣讀高中三年,他平均每年僅去一次,多數(shù)家長會,都是委托商南的親戚代替。2015年7月,父親摔斷肋骨、摔傷髖骨,住進丹鳳縣醫(yī)院四十多天,因為投遞和攬儲任務重,他只去服侍4天。也因工資低花銷大,至今還住著上世紀七十年代土木結(jié)構(gòu)房,媳婦多次讓他辭職打工,好友也勸他:“干郵遞員劃不來,辛苦還掙錢少。”可他卻默默堅持著。“既然干了這個工作,就要把每天的工作負責好,再說,掙錢少的事總得有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