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家書依然抵萬金
——空軍工程大學新訓旅以家書為載體引導新學員成長紀實
■秦旱雨 本報特約記者 陳 卓
編者按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zhàn)爭年代,飽含深情的家書激勵了無數(shù)將士奮勇殺敵,也記載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隨著社會變遷,身處和平年代的軍人如何看待家書?便捷的通訊手段是否取代了傳統(tǒng)的溝通方式?家書對于青年官兵的成長起著什么作用?請看本期“聚焦軍校新訓系列報道·學員家書”。
今秋新生入校以來,空軍工程大學新訓旅在新學員中廣泛開展“寫家書讀家書”活動,引導學員在家信來往中感悟軍營、感念親恩、總結成長,發(fā)揮家庭對學員的教育引導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從心生抵觸到心有觸動
未提筆之時,新學員蘇樊對寫家書有些抵觸。在他看來,寫家書就是形式主義。“用微信和電話一兩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什么要費這么大勁?”蘇樊和同學嘀咕。
旅里有要求,不寫也得寫!當真正鋪開信紙,蘇樊才發(fā)現(xiàn)手中的筆其實很沉重,訓練的辛苦、對親人的思念、新訓的收獲……寫著寫著,蘇樊淚流滿面。最初的抵觸情緒,變成了思想觸動。
剛剛跨過高中階段的新學員,可以說是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熱衷微博、微信,看朋友圈、刷動態(tài)已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在他們看來,寫家書實在是“OUT”了。
此次活動前,新訓旅組織了一次摸底,問卷調(diào)查顯示:95.7%的學員表示沒有寫過家書,75.8%的學員覺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家書意義不大,91.2%的學員認為短信、微信更實用……
面對這一現(xiàn)實,該校將“寫一封家書”作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納入新訓的課表計劃。
“學員們在規(guī)定時間通過微信、短信或電話與父母聯(lián)系,有時達不到深度交流的效果,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也難以充分表達,書信恰恰能彌補這一點!”新訓旅領導說。
為讓新學員體會到家書的分量,該旅組織各營連開展家書意義大討論活動,對家書書寫格式、禮儀稱謂、寄遞送達等操作細節(jié)組織輔導,一些新訓干部還找出自己剛進軍營時寫的家書,同學員們分享,使學員們深受觸動。
家書教他們體悟親情學會感恩
捧家書,手有余溫;讀家書,見字如晤。
四川籍學員小賀的家書寫了很長時間。在此之前,他一直與父親之間有些心理隔閡。
小賀的父親老來得子,他18歲時,父親已62歲。父親對他一向嚴格,父子倆很少在一起聊聊知心話。高考時,小賀考了618分,他本來想報考地方大學,但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進了軍校。新訓展開不久,小賀就因體質差、訓練跟不上萌生退學的念頭,心里開始埋怨父親讓他來上軍校。
剛開始給父親寫信時,小賀把這種埋怨“傾瀉”在紙上。然而,寫著寫著,他想起父親的好,想起父親大半輩子在菜市場當搬運工,靠賣苦力撫養(yǎng)他和年幼的妹妹……信沒寫完,他就逐漸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流下愧疚的淚水。
“許多問題,以前從來沒有深想過,寫家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這封信寫完后,我感到和父親之間的那堵‘墻’終于倒了!”小賀告訴記者,新訓再苦自己也要堅持。
征得幾名學員的同意,記者翻閱他們即將寄出去的家信——
“在炎炎烈日下訓練,汗水濕透了我的衣背。爸爸,此時工地上的您一定比我還辛苦吧!夜間夢醒,屋外的秋風夾雜著細雨拍打著窗欞,媽媽,此刻遠方的您也正在思念我吧!”
“爸媽,你們是我最重要的人,你們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騰出點時間堅持鍛煉,把身子養(yǎng)好,等著兒子建功立業(yè)的好消息!”
每一封家書,都帶著濃濃的親情與深深的感恩。字字句句都讓人感受到,這些初入軍營的孩子正在成長。
家書讓他們讀懂軍營感受成長
在這次“寫家書讀家書”活動中,新學員們對新訓、對軍營有了新的感受。
“爸媽,新訓期間我們還會舉辦成人禮活動,我每天都在期待著那一刻,那將是對我這段時間堅持與努力的見證……”學員朱其銘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
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鐫刻成學員們成長的足跡。當這些足跡躍然紙上,不僅那么生動、那么真實,也成為勉勵自己的座右銘。
雷達工程專業(yè)學員小王的父母將他送到軍校后,一直隱隱擔心:孩子自尊心強,以前很少受委屈,新訓骨干會對他好嗎?
令小王的父母沒想到的是,新訓班長就像親哥哥一樣體貼。孩子在書信中告訴他們:“學員中暑了,班長背著上門診部;有人生病了,班長親自給他們打飯……”小王告訴父母,他以后也要當這樣的好班長、好軍人。
“小小一封家書,既是梳理總結新訓成果的一種形式,也是學員自我教育、自我啟發(fā)的有效載體,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讀懂軍營感受成長。”新訓旅旅長孟凡銀說。
學員楊京書有點特別,他在信中給父親作了三項承諾:爭取當上新訓標兵,爭取評上“優(yōu)秀學員”,爭取練出個“人魚線”。可以說,這封家書,也是他的“軍令狀”。
“投身軍營,兒無怨無悔。第一步已經(jīng)邁出,開始了由地方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轉變。”
“放心吧,您們的兒子會用實際行動為您們增光添彩的,做一名真正的軍營男子漢。”
這些家書的字里行間,飽含青年學子們的雄心壯志。
本版美術設計:周 潔 攝影:陳 蒙
家書選登:
我要做一名有擔當?shù)能娙?/strong>
——學員王贊揚寫給父母的信
敬愛的父親母親:
進入軍校有段時日了,想必你們一定很掛念。爸媽,我一切安好,不必擔心。
空工大的校園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每一處都被打掃的整潔干凈,我很慶幸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習和生活。
這里的干部教員和新訓班長非常關心我們,他們的一言一行不止一次讓我感動,也不止一次讓我再次堅定了選擇空工大的信念。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我們的隊列教員黃都平、戰(zhàn)術教員賈紅衛(wèi)。黃教員年近四十歲,訓練中右胳膊摔傷骨折,卻仍然手纏繃帶在烈日下教我們隊列動作。每次看到他那纏有繃帶的手臂,就會讓我想到一名軍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還有賈教員,和爸爸年齡差不多,卻仍然在戰(zhàn)術課上摸爬滾打,他親身為我們示范,一次次臥倒、起立,不得不讓我們這些年輕學員為他點贊。
訓練場上,每天都有感動人心、充滿正能量的故事,這一個個的故事足以讓我心中的軍人情懷洶涌澎湃,讓我明白一名軍人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為他的精神無比高尚。爸媽,我也一定要做像教員一樣有擔當?shù)能娙恕?/p>
爸爸媽媽,希望你們一定要保重身體,不要工作太晚;弟弟,希望你在新學期可以更加努力學習,多幫助爸媽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在新的起點一起加油!
最后,希望爸媽、弟弟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我們?yōu)槟愕某砷L自豪
——女學員刁丹玉的父親給她的回信
親愛的女兒:
見信如面。實話說,我和你媽媽含著淚水把你的來信讀了一遍又一遍。雖然你剛剛步入軍校才20余天,但從字里行間看得出,你正在逐步適應嚴肅緊張的軍營生活,也讀出了你的樂觀和堅強。
這是我和你媽媽收到你的第一封信,這讓我們想起你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從第一次入幼兒園時嘟著的小嘴,到快樂頑皮的童年,再到初高中挑燈夜讀的身影……一幕幕仿佛還在眼前。今年高考時你毅然報考了軍校,說要幫爸爸完成割舍不下的事業(yè),我心里泛起幸福的同時也五味雜陳。送你入校后離開營門的一剎那,淚水濕潤了我的雙眼。把女兒交給部隊培養(yǎng),爸爸雖然放心,但心中也有不舍。
你來信說軍校生活是緊張的,高強度的訓練很苦,但又為一次次挑戰(zhàn)自己感到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孩子,我們?yōu)槟愕倪M步感到高興。新訓雖然有些辛苦,但這是從一名普通青年向合格軍人轉變的必經(jīng)之路。
記得臨行前的晚上,我跟你絮絮叨叨說了不少,核心是想給你強調(diào)兩個字:責任。你剛剛走進軍校大門,軍旅生涯才剛剛開始。漫漫軍旅路,前面一定還有許多荊棘和困難需要你克服。當你面臨訓練之苦、挫折困惑、徘徊躊躇時,想想肩上的重擔,你多了份責任——那就是軍人的稱呼。
你既然接過了父輩的旗幟,就從兵之初開始,從練好本領做起,早日完成從一名普通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蛻變。
家人都安好,勿掛念。
(內(nèi)容略有刪減,題目為編者加)
學員感悟:
傳遞親情 記錄成長
第一次撰寫家書,開始有些不解,覺得用書信交流這種方式過于繁瑣,但寫完后才發(fā)現(xiàn)感覺不一樣:一些平常難以啟齒的話語可以通過家書的形式傳達給父母,許多埋在心底的真實情感可以用文字向父母傾訴。一封家書讓父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也讓父母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更加放心。家書,也是我們對父母的承諾,請他們見證我們在軍校的一次次蛻變,在人生路上的一次次成長。
——代俊超
家書,一個很少想過的詞。當筆頭劃過白紙,心頭的平靜泛起了點點漣漪,無盡的思念如泉涌般奔騰在這單薄的紙片上。寫過家書后,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以前對父母的抱怨和不解悄然消失,也明白了身上肩負的責任。家書上沒有委屈,只想給家人捎去一份平安;沒有抱怨,只想問候心愛的爸媽。我明白了父母真切的愛,懂得了身上肩負的責任,堅定了勇往直前走下去的信心。
——張曉琛
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寫家書是在兩年前我剛到新兵連不久,當時寫著寫著就哭了,淚水模糊了雙眼,也模糊了信紙上的字跡。兩年后的今天,在這里撰寫我的第二封家書,感觸同樣深刻,但多了一份成熟,父母工作時辛勞的身影、生活上的勤儉節(jié)約再次映入腦海,家信中滿滿的是對父母的叮囑,希望他們別再為我操勞,好好照顧自己。
——孟繁政
一封家書,我卻寫了兩遍。當?shù)谝豁撔偶垟[在面前時,我本想把軍訓中的苦累向父母抱怨,但寫著寫著怨氣少了,更多的是思念與內(nèi)疚,與父母辛勞工作相比,自己的這點苦又算什么?通過寫家書時的思考,我漸漸體會到這些天自己的成長,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化抱怨為感恩,化思念為激勵,重新寫了第二封家書,信中有的只是感恩和憧憬,感恩父母,憧憬未來。
——樓靜凱
“念至深處,紅箋為無色”,多少游子用筆墨蘸著淚水,一筆一劃在信紙上書寫無限的掛念。家書雖小,卻是連接兩代人的橋梁;家書雖薄,卻承載著厚重的親情。家書,直達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傳遞跨越千里的思念,表達留戀不舍的牽掛。一封家書,千般心語,深深掛念,道出人間最溫暖的親情!
——劉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