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能力有底氣確保糧食安全(望海樓)
眼下,春耕春播進入掃尾階段。農業(yè)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意向面積的九成以上,進度快于去年。從南到北,農民們正在田間地頭揮汗耕耘,搶抓農時促豐收。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今年以來,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能否繼續(xù)確保糧食安全?外界有議論和擔憂。特別是近期,從國際看,受地緣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加劇,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經濟學家預計世界可能面臨近代史上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有的國家開始捂緊自己的“糧袋子”、限制小麥等農產品出口。從國內看,疫情多點散發(fā)、農資價格上漲等因素給糧食生產帶來影響,近段時間個別地方還出現了鏟苗毀糧等問題,也增加了一些人對糧食安全的疑慮。
的確,今年以來穩(wěn)住糧食生產的難題不少,但若就此認為中國無法確保糧食安全,顯然是誤判。實際上,在生產端,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糧食產量連續(xù)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夏糧主體冬小麥面積穩(wěn)定在3.36億畝,一些地方現已開鐮,收成不錯;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各地大力穩(wěn)定玉米、增加雙季稻、發(fā)展再生稻、擴種大豆,春播糧食面積增至9.4億畝左右,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有基礎。在供應端,中國糧食庫存較為充裕,口糧自給有保障,糧油加工能力強,若按每人每天吃1斤糧測算,一天加工出來的米面夠全國人民吃2天,進口主要是一些調劑品種、占比低。可見,盡管風險挑戰(zhàn)多,但當前中國供應較充足、價格平穩(wěn),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
不過,總體有保障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放松確保糧食安全這根弦。短期看,俄烏沖突和疫情導致的糧食、能源、肥料短缺問題尚未解決,全球糧食生產更加困難;國內糧食生產還面臨極端異常天氣、農業(yè)病蟲害等不確定性因素,尤其是東北地區(qū)夏伏旱、南方臺風洪澇、長江中下游高溫熱害等災害需要重點防范。長遠看,中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未變,結構性矛盾剛著手解決,總量不足問題又開始凸顯,今后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持續(xù)增加,供求緊平衡將越來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更須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全力抓好糧食生產。
抓好糧食生產,離不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從明確主產區(qū)、主銷區(qū)、產銷平衡區(qū)都要保面積、保產量到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從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到推進啟動農業(yè)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從針對小麥晚播派出農技專家指導、嚴查毀糧情況到打通堵點卡點、安排60萬臺以上聯(lián)合收割機參加小麥機收會戰(zhàn)……年初以來,各地各部門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wěn)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抓好糧食生產,還應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確保糧食安全,需要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不吃虧、有錢掙。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下達資金3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fā)放補貼,三大谷物的種植收入保險和完全成本保險擴大到全國主產省820多個主產縣……一系列舉措推動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不斷健全,讓農民種地的勁頭更足。
目前,夏糧大面積收獲即將拉開大幕。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上下各方齊努力,中國人有底氣端牢自己的飯碗。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