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攝
由日本億萬富翁孫正義創(chuàng)辦的科技集團軟銀,正在與電商集團阿里巴巴及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成立機器人合資企業(yè),大舉押注于智能個人機器人的未來增長。
近年來,機器人市場持續(xù)火爆,業(yè)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然而在這背后,核心技術薄弱、人才缺失、應用領域單一等問題卻是制約國內機器人市場爆發(fā)的重要因素。
多年前,在北京UT斯達康公司的一次見面會上,IT界的大佬們云集于此,年輕的張朝陽(搜狐創(chuàng)始人)、丁磊(網易公司創(chuàng)始人)、王志東(新浪創(chuàng)始人)和馬云(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焦急又忐忑地等待與孫正義(軟銀集團創(chuàng)始人)的會面。會上,大佬們觥籌交錯,互相交流,馬云則相對靜默地站在一旁——盡管在現今“西湖論劍”等公開場合,不少人見識過了馬云的口才,但彼時,他還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打拼者,還未完全證明自己的實力。
但這次見面會不久,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阿里巴巴集團公司就獲得了傳奇“超級大佬”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投資。這筆投資的出現,讓馬云的阿里巴巴再次起步。
憑借這筆投資,孫正義奠定了自己在IT業(yè)界類似“教父”般的地位,更在阿里巴巴于美國IPO后,獲得了2000倍的超額投資。
馬云和孫正義的合作,成為IT界發(fā)展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馬云和孫正義再次選擇合作。這一次,他們瞄準的“對象”是機器人產業(yè)。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聯合中國臺灣企業(yè)富士康科技集團公司(下稱“富士康”),向日本軟銀集團(下稱“軟銀”)旗下機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SBRH)戰(zhàn)略注資了1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34億元)。
消息稱,根據三方達成的一項協議,阿里巴巴、富士康將分別持有SBRH公司20%的股份,軟銀持有SBRH剩余60%的股份。協議達成后,也締造了一個小小的歷史——這是全球電信巨頭、電商公司和制造業(yè)大佬間首次合作的典范。
“機器人未來會像汽車、飛機一樣普及,他們會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對于這筆投資,馬云稱。
孫正義說,未來,將與阿里巴巴、富士康聯手,將包括Pepper(一款智能機器人產品)在內的機器人服務帶到全球,同時讓更多人感受到智能生活。按孫正義的說法,軟銀致力于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公司。
富士康創(chuàng)始人郭臺銘稱,機器人產業(yè)正是該公司戰(zhàn)略發(fā)展的重點。
三個大佬,三個相似的表態(tài)。這背后,體現的是他們對整個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jié)摿Φ恼J可。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工業(yè)機器人總銷量為25萬臺,同比增長27%,汽車、電子、金屬等應用領域仍然為機器人最大的市場占有領域。其中,中國市場2014年總銷量達到5.6萬臺,穩(wěn)居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位置。
不過,大佬們的高調涉入,無法掩蓋機器人產業(yè)背后發(fā)展的一些隱憂。最近,由于德國大眾工廠發(fā)生了一名技術人員因突遭機器人攻擊不幸喪生的案例,有關機器人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必要的用戶黏度,將成為各類公司必須參考的方向。”一位要求隱去單位和姓名的券商機械制造行業(yè)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總體而言,未來機器人產業(yè)的爆發(fā)式增長還是可以預見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嫁接了各類軟件,而是其本身是在經濟轉型中,提高效率、節(jié)約成本的必備選擇之一。”
看上機器人
孫正義涉足機器人產業(yè)的時間要追溯到2012年。當年,軟銀收購了Aldebaran,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SBRH)。
資料顯示,Aldebaran原本是一家法國小型仿人形機器人公司,成立于2005年。據稱,該名字“取自于金牛座里最亮的一顆星星”。對于公司來說,最輝煌的成績是在2008年。據自媒體公眾號智東西介紹,當時,Aldebaran旗下名為NAO的機器人取代了索尼大名鼎鼎的AIBO機器狗,成為“機器人世界杯”的標準聯盟平臺。
軟銀手下,SBRH發(fā)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識別情緒的仿人形機器人Pepper,并于今年2月正式在日本面向開發(fā)者銷售。據媒體介紹,“不同于我們在國內常見的玩具機器人和工廠流水線上的工業(yè)機器人,Pepper服務于服務業(yè),主要用途涉及商店接待、餐廳服務、家庭護理和醫(yī)療康復。”
但現在看來,孫正義并不想獨自行動,想要拉攏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機器人產業(yè)的發(fā)展中。
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聯手向SBRH注資145億日元。其中,軟銀繼續(xù)“占大頭”,股份達到了60%,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分別控股20%和20%。
“我五六歲看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時,就希望賦予機器人一顆有豐富情感的心靈。”發(fā)布會現場,孫正義笑著說,“現在,我們要當全球第一的機器人公司。”
馬云和郭臺銘亦在為自己參與的合資公司打氣。馬云透露,他之前與孫正義就機器人有關的問題討論了很長時間。“機器人會搶走人的工作么?機器人會犯罪么?”馬云說,盡管有這樣的擔憂,但不可否認的是,未來機器人會像汽車、飛機一樣普及,機器人會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做準備和布局。
馬云還表示,我們正在從以控制為出發(fā)點的IT時代,走向以激活生產力為目的大數據時代,“未來,機器人產業(yè)有望在醫(yī)療、公共服務、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為催化科技突破的關鍵領域”。
事實上,對于郭臺銘來說,與軟銀的合作及介入到機器人產業(yè)中,并不是一件不熟悉的生意。
據富士康高管此前透露,重新定位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及自動化裝配將是富士康今后研發(fā)的重點,“現在,富士康正大力精簡其龐大的勞動力數量,并在建設新的銷售渠道”。
富士康自動化技術開發(fā)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也稱,“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目前已經擁有超過5萬個完全可操作的工業(yè)機器人,還有成千上萬部自動化設備。富士康計劃在1年之內在中國工廠中增加至少1萬個機器人。”
郭臺銘也在發(fā)布會上透露,全球首款智能語音、人臉識別機器人Pepper就是其與軟銀共同打造的。
“光是讓Pepper手指靈活轉動,我們就花了兩三年時間。”郭臺銘說。
三方結合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在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參與進來后,怎么讓SBRH打造成為孫正義口中的“全球第一的機器人公司”呢?
有分析稱,富士康的參與,是為了讓機器人對外售賣的價格更低,成為人們普遍能“買得起”的一類產品。
“作為Pepper的代工廠商,富士康的入局也許并不意外。”分析引用了《日本經濟新聞》的消息,“日本軟銀及其SBRH希望在今年夏季開始,在日本本土約2700家軟銀線下實體店鋪和電商渠道向普通消費者銷售這款機器人。通過與富士康的結盟,SBRH可以獲得穩(wěn)定的最多2000臺的月產量和較低的制造成本,從而解決此前做賠本買賣的窘境”。
軟銀的一位高層對媒體透露,軟銀賣光機器人,還是得不到太多利潤,但其仍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利潤,“模式在于,用戶需要支付每月3700元新臺幣的上網月租費,即程序運用的下載消費”。
“三方結合的想象空間很大。”上述券商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首先,孫正義有人脈、有資源,能搞定資本、技術等一大堆事,且通過軟銀,可讓機器人接入未來的電信網絡中,實現與物聯網的互聯互通;其次,就郭臺銘來說,富士康代工廠的最大作用,就是量販式生產,這也意味著多方成本的降低,更顯著的作用是,能幫助SBRH打開中國臺灣及其他地方的市場,增加機器人產業(yè)的推廣速度;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其早已不是一家純粹的電商公司,在很多技術領域,如大數據、云計算等,都能為機器人提供很多關鍵支撐。
對此,有觀點認為,未來的機器人,將變得更加聰明,甚至可能具備人類的感知、思維和智慧等能力。
“阿里智能平臺將在機器視覺、語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網絡安全等方面,與SBRH建立研究合作與溝通機制,促進智能家庭在基礎技術方面的積累和擴展。”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yè)群總裁張建鋒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稱,孫正義想用機器人讓日本經濟重回第一的同時,不會忘記中國,“因為,在消費機器人領域,中國與全球發(fā)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如同消費產業(yè)的一盞明燈,未來中國在消費機器人領域引領潮流的可能性更大,阿里電商平臺的營銷渠道將是重要的消費出口”。
隱憂猶存
但一位曾在“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工作的互聯網資深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提醒,“以他們宣傳的智能機器人來看,至少在中國家庭,可接受度并不高”。
有媒體分析,盡管大多數人能接受機器人,但最終多半會淪為玩具,“畢竟在大多數地方,養(yǎng)個機器人服務員的成本要遠遠高于雇個實實在在的人”。
“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總離不開市場。”上述券商分析師說,“市場潛力存在無疑。但在細分領域,Pepper能否成為市場關注的產品,值得大家后續(xù)觀察。現在就下肯定性的結論,可能還比較早。”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這次將觸角伸向的是以日本市場占主導的仿人形機器人領域,屬于高精尖的機器人領域,這距離國內市場還比較遠。
還有一點可能讓很多人對機器人望而卻步——安全性。關于這一點,案例已經出現了。
今年7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德國大眾位于卡塞爾附近的一家工廠發(fā)生一起悲劇,一名技術人員因突遭機器人攻擊不幸喪生。
這名不幸身亡的技術人員今年21歲,是一位外部承包商,事發(fā)時正與同事一起安裝機器人,但機器人突然抓住他的胸部,然后使勁壓在一塊鐵板上。
據悉,檢察機關已就此事展開調查。報道稱,在西方國家的工廠,極少會發(fā)生與機器人有關的死亡事件,原因就是機器人會被放在安全籠的后面,以避免它們與人類意外接觸。但在這起悲劇中,那名技術人員事發(fā)時正好站在安全籠里面。第二名技術人員由于在籠子外面,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事實上,比爾·蓋茨、霍金、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三人都曾公開表達過對于人工智能可能會威脅人類的擔憂,呼吁人們要對人工智能持謹慎態(tài)度。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駕馭,機器能夠為人類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機器發(fā)展得足夠智能,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 比爾·蓋茨說。
霍金稱:“人工智能計算機可能在接下來的100年之內就將人類取而代之。如果這樣的事情成為了現實,我們必須確保計算機和我們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我們的未來是一場不斷增長的科技力量與人類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間的競爭。”
馬斯克說,“我們的人工智能系統,必須按照我們的意愿工作。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
7月2日,彭博社透露,馬斯克籌了1000萬美元用來研發(fā)懂得“倫理道德”的機器人,以確保他們不會毀滅人類。今年1月,馬斯克將這1000萬美元資金交給未來生命研究所,其中700萬美元是馬斯克自掏腰包,其他均來自公開慈善項目組織。
未來生命研究所負責人馬克斯·泰格馬克表示:“目前為止,所有投資都是確保系統更加智能化,這是首次有投資被用于限制智能化。”
“人工智能好與壞,目前還沒有權威的認定。但上述事件說明,安全將成為未來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一個重要的前提。”上述券商分析師說。
產業(yè)風口
拋開爭議,中國的機器人產業(yè)確實已站在了產業(yè)發(fā)展的“風口”。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從財政、稅收和融資等各個方面減輕企業(yè)負擔,推進實施企業(yè)“機器換人”,以此來推動制造業(yè)升級換代乃至區(qū)域經濟轉型升級。比如,杭州“對實施工廠物聯網(“機器換人”的主要形式)項目的企業(yè),將按照項目實際投入的25%給予資助”。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安監(jiān)總局近日公布“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專項行動方案:到2018年6月底,將實現高危作業(yè)場所作業(yè)人員減少30%以上。
此外,為從根本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fā)生,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決定在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yè)領域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
國信證券分析師表示,政策暖風助力機器人騰飛,從今年政府報告提出“中國制造2025”,到各部委印發(fā)有關推進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的文件通知,同時地方政府大力投資,國內產業(yè)園數量再攀新高,機器人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廣闊。
“對于中國來說,機器人產業(yè)是未來發(fā)展不可忽視的市場。”丹麥優(yōu)傲機器人CEO恩里克·克羅格·艾佛森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力度,不斷推陳出新,因為市場需求非常大。”
艾佛森甚至不厭其煩地對記者強調,“在中國及全球,我們都看到了這種趨勢,就是越來越多地依賴于高科技的自動化,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人應用到一些新型的工業(yè)自動化操作過程當中去。”
“機器人行業(yè)的增長速度非常高。從人機協作這塊機器人來看,還是一個非常新的領域,所以它更釋放出一種強勢增長的信號。所以,我相信,中國市場在這方面的潛力是非常大的。”艾佛森稱。
據了解,制造業(yè)機器人密度,即每1萬名雇傭工人中所擁有的多功能機器人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自動化的基本標桿。
目前,可查的數據顯示,以中國一億制造業(yè)產業(yè)工人總數計算,預計到2020年,達到目前世界發(fā)達國家機器人裝機密度中等水平,如意大利150臺/萬人,中國需增加機器人裝機量130萬臺;預計到2030年,達到目前世界發(fā)達國家機器人裝機密度先進水平,如德國250臺/萬人,中國需增加機器人裝機量250萬臺。而現狀是,中國每萬名產業(yè)工人所擁有的工業(yè)機器人數量不足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記者 史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