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像 (清)吳儁 繪



徐霞客在丹江漂流時經(jīng)過的河道
徐霞客(公元1587年—1641年),名弘祖(清乾隆時因避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諱,改作“宏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南直隸江">

久久久免费观成人影院,日韩亚洲欧美综合,中文字幕av一区,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縣區(qū)之窗 > 商州區(qū)

徐霞客的商州之行

2023-03-23

來源:商洛日報

20230323074110599-43-c7c0a.png

徐霞客像 (清)吳儁 繪

20230323074132218-80-471ad.png

徐霞客在丹江漂流時經(jīng)過的河道

    徐霞客(公元1587年—1641年),名弘祖(清乾隆時因避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諱,改作“宏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南直隸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杰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其幼年博覽群書,鐘情于圖經(jīng)地志,立下了“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大志,不肯入仕,刻意遠游,“欲問奇于名山大川”。他畢生游歷大半個中國,“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對所至山川地貌進行考察研究、探幽尋秘,并以日記形式記述了沿途考察之所得。后人輯其遺稿整理成《徐霞客游記》,惜之不全。

    徐霞客被后世尊為“東方游圣”“千古奇人”。《徐霞客游記》既是系統(tǒng)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也是“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清代著名學者錢謙益譽之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當今學界更是發(fā)展形成了專門研究徐霞客其人其事及《徐霞客游記》的一門綜合性學問——“徐學”。2011年,國務院決定自當年起,以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記》首篇《游天臺山日記》的開篇之日)作為“中國旅游日”,今年即將迎來第13個“中國旅游日”。

    據(jù)統(tǒng)計,自20多歲開始,至50多歲結束,30年間徐霞客共計出游20多次,足跡所及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其中,涉及西北地域的僅有太華山之行這一次,而正是在這次太華山之行后,徐霞客取捷徑經(jīng)商州去往太和山,留下了與商州有關的700多字的游記。

    徐霞客自云:“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正月,36歲的他便踏上了這趟“兼盡嵩、華,朝宗太岳(指太和山,即武當山)”之行。在相繼登臨嵩山、華山之后,徐霞客經(jīng)商州去往均州太和山(即武當山)。他于三月初四經(jīng)甕峪古道進入商州(約今商洛市,時轄洛南、商南、山陽、鎮(zhèn)安4縣)境內(nèi),過石門抵景村,經(jīng)老君峪至龍駒寨,后乘船沿丹江而下,至初十經(jīng)梳洗樓出陜西,前后在商共7天時間,記下了沿途所見,收錄在《徐霞客游記·游太華山日記》中。

    值此徐霞客游歷商州四百周年之際,筆者不揣淺陋,節(jié)選《徐霞客游記·游太華山日記》中關于商州的內(nèi)容整理注釋如下,以資參考,以為紀念。

    ①

    游太華山 日記(節(jié)選)

(明)徐霞客

    初四日②,行十里,山峪③既窮,遂上泓嶺④。十里,躡其巔。北望太華,兀立天表。東瞻一峰,嵯峨特異,土人⑤云“賽華山⑥”。始悟西南三十里有少華⑦,即此山矣。南下十里,有溪從東南注西北,是為華陽川⑧。溯川東行十里,南登秦嶺⑨,為華陰⑩、洛南 界。上下共五里。又十里為黃螺鋪 。循溪東南下,三十里,抵楊氏城 。

①太華山:山名,即西岳華山。因遠望其形如花擎空,故名。因其西有少華山,故又稱太華山。在今陜西華陰市南,屬秦嶺東段,北臨渭河平原,高出群山,壁立千仞,素以險絕著稱。

    ②初四日:由前文可知,此指明天啟三年三月四日,即公元1623年4月3日。

    ③峪:山谷,山溝。本地方言讀you(多為三聲,也有一聲、四聲)。此指泓峪,即甕峪。

    ④泓嶺:山嶺名,即甕峪嶺。在今華陰市西南。有甕峪古道通洛南縣,即徐霞客行進路線。

    ⑤土人:土著,本地人。

    ⑥賽華山:山名。在今華陰市境內(nèi),位于華山西南方,與華山主峰隔山相望,且形如華山,故名。

    ⑦少華:山名,即少華山,又名小華山。在今陜西渭南市華州區(qū)境內(nèi),位于華山西南方,因與華山峰勢相連,遙遙相對,并稱“二華”;因低于華山,故名少華山。此處,徐霞客誤以為賽華山即少華山。

    ⑧華陽川:地名,在今華陰市羅敷鎮(zhèn)川街村一帶。

    ⑨秦嶺:山名,在此指小秦嶺。為秦嶺華山山脈東延部分。

    ⑩華陰:縣名,即今陜西華陰市。明代華陰為西安府華州轄縣。

    洛南:縣名,即今陜西洛南縣,隸商洛市。明朝后期,洛南為西安府商州轄縣。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為避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一月時間)諱,改洛南縣為雒南縣。本篇游記寫于改名后不久的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仍習用洛南縣。

    黃螺鋪:地名,指黃龍鋪,即今洛南縣石門鎮(zhèn)黃龍村的黃龍鋪村(自然村)。明代曾在此地設驛鋪,因村旁建有黃龍廟,故名黃龍鋪。當為徐霞客因方言諧音誤記。

    溪:指石門河,古稱魚難水,上游又名黃龍河。發(fā)源于今洛南縣石門鎮(zhèn)黃龍村黃龍山倒溝,從西北流向東南貫穿石門鎮(zhèn),經(jīng)麻坪河口后在城關街道辦事處尖角村花石浪口注入洛河,全長約44公里。

    楊氏城:地名,即今洛南縣石門鎮(zhèn)張灣村的楊城村(自然村)。該村有一石寨遺址,相傳為北宋楊家將的楊八姐在此地筑城練兵后所留,故名。

    初五日,行二十里,出石門①,山始開。又七里,折而東南②,入隔凡峪③。西南二十里,即洛南縣峪④。東南三里,越嶺⑤。行峪中,十里出山,則洛水⑥自西而東,即河南所渡之上流⑦也。渡洛⑧復上嶺,曰田家原⑨。五里,下峪中⑩,有水自南來入洛。溯之入,十五里,為景村 。山復開,始見稻畦 。過此仍溯流入南峪,南行五里,至草樹溝 。山空日暮,借宿山家。

①石門:地名,在今洛南縣石門鎮(zhèn)。“石門煙霧”為明清洛南八景之一。清乾隆《直隸商州總志》載:“石門在(洛南)縣北十里,石門、麻坪二水會流處,石山突起,中辟一門,高廣各五六丈,二水合流其中,亦號為‘龍門’。”

    ②折而東南:指由庵溝折向東南繼續(xù)行進。

    ③隔凡峪:地名,指葛蔓峪,在今洛南縣城關街道辦事處陶嶺社區(qū)北部。因此峪多葛條蔓而得名,峪內(nèi)又有郭板(半)溝。當為徐霞客因方言諧音誤記。

    ④洛南縣峪:指沿石門河向西南行二十里,即為洛南縣城所在的洛河河谷。

    ⑤嶺:指葛蔓峪嶺。今嶺頂有民間復建小廟,內(nèi)有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增修葛蔓峪嶺廟志》石碑一方,其碑文有“茲嶺為南北之要路……又以南北路途嵚崎,往來行人馳驅甚艱”等語。

    ⑥洛水:水名,即洛河,又稱伊洛河,黃河右岸重要支流。發(fā)源于今洛南縣洛源鎮(zhèn),流經(jīng)洛南縣東部后出陜西進入河南省境內(nèi),在鞏義市注入黃河,全長447公里。

    ⑦河南所渡之上流:徐霞客在登太華山之前游覽嵩山時,曾在河南境內(nèi)渡洛河。本句意指這里是之前在河南所渡洛河的上游。

    ⑧渡洛:徐霞客在官橋河(今洛南縣城關街道辦事處陶嶺社區(qū))渡過洛河。明清時期,此地居民成立橋會,每年于霜降時在洛河上架橋,翌年谷雨時(為度汛)拆除,費用由官府支付,故名官橋河。

    ⑨田家原:地名,當在今洛南縣柏峪寺鎮(zhèn)茶房村的茶房嶺(因道旁舊有茶房而得名)一帶。

    ⑩峪中:指沙河川。徐霞客約在今洛南縣柏峪寺鎮(zhèn)坡底村附近下嶺至沙河川,隨后一路溯沙河而上,抵景村。

    水:指沙河。發(fā)源于今洛南縣景村鎮(zhèn)分水嶺,一路向北,流經(jīng)油泉、景村、坡底、薛樓一帶,后注入洛河,全長約22公里。

    景村:地名,即今洛南縣景村鎮(zhèn)。自古即有洛南至商州龍駒寨(今屬丹鳳縣)的間道由此經(jīng)過,徐霞客即由此道往龍駒寨,今沿此道筑有丹(鳳)景(村)公路。

    稻畦(qí):稻田。

    草樹溝:地名,指栲樹溝。在今洛南縣景村鎮(zhèn)南。栲,洛南方言讀chǎo,當為徐霞客因方言諧音誤記。

    自岳廟①至木柸②,俱西南行,過華陽川則東南矣。華陽而南,溪漸大,山漸開,然對面之峰崢崢③也。下秦嶺,至楊氏城,兩崖忽開忽合,一時互見,又不比木柸峪中,兩崖壁立,有回曲無開合也。

    ①岳廟:即西岳廟,也稱華陰廟,位于華陰市岳廟街東側。始建于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地。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木柸:即木柸峪,在今華陰市西南。

    ③崢崢(zhēng):高峻貌。

    初六日,越嶺兩重,凡二十五里,飯塢底岔①。其西行道,即向洛南者。又東南十里,入商州②界,去洛南七十余里矣。又二十五里,上倉龍嶺③。蜿蜒行嶺上,兩溪屈曲夾之。五里,下嶺,兩溪適合④。隨溪行老君峪⑤中,十里,暮雨忽至,投宿于峪口。

    ①塢底岔:地名,即糊涂岔,又稱胡起岔或狐貍岔。在今洛南縣景村鎮(zhèn)光明村南。當為徐霞客因方言諧音誤記。

    ②商州:古代政區(qū)名,轄境約為今商洛市轄境(除柞水縣外),在此則僅指商州州治。明朝后期,商州除州治外,領雒南、商南、山陽、鎮(zhèn)安四縣。文中所指舊為雒南、商州(州治)界,今為洛南、丹鳳縣界。

    ③倉龍嶺:山嶺名,即蒼龍嶺,也稱倉嶺。在今丹鳳縣商鎮(zhèn)魚嶺村北。

    ④兩溪適合:指老君河與庵底河在此匯合(1970年代筑有魚嶺水庫,今辟為魚嶺水寨景區(qū))。

    ⑤老君峪:地名,俗稱老君溝,有老君峪水(今稱老君河)順此注入丹江。史載,商鞅曾由此北出擊鄭,后兵敗被俘。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傳道、煉丹,后騎青牛經(jīng)此往函谷關。峪口舊有老君殿。

    初七日,行五里,出峪。大溪①自西注于東,循之行十里,龍駒寨②。寨東去武關③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陜省間道④,馬騾商貨,不讓潼關道⑤中。溪下板船,可勝五石舟⑥。水自商州西至此,經(jīng)武關之南,歷胡村⑦,至小江口⑧入漢者也。遂趨覓舟。甫定,雨大注,終日不休,舟不行。

    ①大溪:指丹江。丹江發(fā)源于今商州區(qū)牧護關鎮(zhèn)境內(nèi)的鳳凰山,流經(jīng)今丹鳳、商南兩縣后出陜西進入河南境內(nèi),在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漢江。為漢江最大支流,全長約390公里。

    ②龍駒寨:地名,即今丹鳳縣城(龍駒寨街道辦事處),明清時為商州東部重鎮(zhèn),著名水旱碼頭。龍駒寨東有龍?zhí)叮蹇滴酢独m(xù)修商志》載:“土人傳:嬴二世時,楚兵入秦,潭中出龍駒馬,項羽得之,名‘烏騅’,故鎮(zhèn)稱龍駒寨。”

    ③武關:關名,舊址在今丹鳳縣武關鎮(zhèn)。關中四塞之一,陜西東南門戶,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武關勝塞”為明清商州十觀之一。

    ④間道:偏僻而便捷的小路。在此指從長安經(jīng)商州通往河南的商於古道,又稱商山道、武關道、藍武道。今312國道大致即沿此道修筑。

    ⑤潼關道:自長安東出,沿渭水、黃河南側通往黃河下游及江、淮地區(qū)的道路,周代稱“桃林塞”路,秦、西漢稱“函谷路”,東漢以后稱“潼關路”。周、秦、西漢、隋、唐等王朝在關中建都時期,它是橫穿中國腹地連接長安至洛陽的軸心干道。潼關北鄰黃河,處陜西、山西、河南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⑥五石舟:指載重不超過500公斤的小船。明代一石約為70公斤。

    ⑦胡村:地名,即今河南淅川縣荊紫關鎮(zhèn)吳村。

    ⑧小江口:地名,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舊時設有小江口關,丹江在此注入漢江。

    初八日,舟子①以販鹽故,久乃行。雨后,怒溪如奔馬,兩山夾之,曲折縈回,轟雷入地之險,與建溪②無異。已而雨復至。午抵影石灘③,雨大作,遂泊于小影石灘。

    ①舟子:船夫。

    ②建溪:水名,在福建省,為閩江北源。徐霞客曾游覽福建一帶,寫有《閩游日記》,有“寧洋之溪,懸溜迅急,十倍建溪”等語。

    ③影石灘:灘名,即(大)飲食灘,在丹江今丹鳳縣竹林關鎮(zhèn)南丈溝村段。清乾隆《直隸商州總志》載:“丹水……又一里為月兒潭……(四十九里后)又六里為大、小飲食灘……(四十八里后)又三里至竹林關。”當為徐霞客因方言諧音誤記。

    初九日,行四十里,過龍關①。五十里,北一溪②來注,則武關之流也。其地北去武關四十里,蓋商州南境矣。時浮云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濃桃艷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欲仙也。又八十里,日才下午,榜人③以所帶鹽化遷④柴、竹,屢止不進。夜宿于山涯之下。

    ①龍關:即竹林關,在今丹鳳縣竹林關鎮(zhèn)。處于今丹鳳、商南、山陽三縣交界處,銀花河在此匯入丹江,舊時為水旱碼頭。明清時期,竹林關隸山陽縣。

    ②溪:指武關河。發(fā)源于今丹鳳縣庾嶺鎮(zhèn),在商南縣金絲峽鎮(zhèn)畢家灣注入丹江。為丹江第二大支流,全長約116公里。

    ③榜(bàng)人:船夫。榜,船槳,引申指劃船。

    ④化遷:造化運轉。此處指用所帶的鹽換取柴、竹等物。

    初十日,五十里,下蓮灘①。大浪撲入舟中,傾囊倒篋②,無不沾濡③。二十里,過百姓灘④,有峰突立溪右,崖為水所摧,岌岌⑤欲墮。出蜀西樓⑥,山峽少開,已入南陽淅川⑦境,為秦、豫界。三十里,過胡村。四十里,抵石廟灣⑧,登涯⑨投店。東南去均州⑩,上太和 ,蓋一百三十里云。

①蓮灘:灘名,即連灘,在丹江今商南縣湘河鎮(zhèn)段。清乾隆《直隸商州總志》載:“丹水……又十里為連灘。又十里為馬鞍灘。又四里至梳洗樓。”當為徐霞客因音誤“連”為“蓮”。

    ②篋(qiè):小箱子。

    ③沾濡(rú):浸濕。

    ④百姓灘:灘名,即不靜灘,在丹江今商南縣湘河鎮(zhèn)梳洗樓村南段。清乾隆《直隸商州總志》載:“丹水……又四里至梳洗樓,其下為不靜灘。”清乾隆《商南縣志》載:“不凈潭 城南九十里,一名不凈灘,即丹水下流。俗傳梳洗水流入丹江,因名,渡江對岸石上鐫‘普濟渡’三字,疑訛‘普濟’為‘不凈’,紀之,以備考焉。”當為徐霞客因方言諧音誤記。

⑤岌岌(jí):高聳貌,危險貌。

    ⑥蜀西樓:即梳洗樓,舊址在今商南縣湘河鎮(zhèn)梳洗樓村。相傳東周襄王的王妃蘇娘娘當年在此平定王洪、孟僖二寇,常于樓上梳洗打扮,故名。“高樓梳洗”為明清商南八景之一。明嘉靖《商略·商南縣集》(今存商南最早縣志)載撫治參議蕭廷杰詩:“浪名梳洗荒涼境,帝后何由到此山。商塞武梁通遠水,秦郊楚鄧隔重關……”質疑其說。

    ⑦淅川:縣名,即今河南淅川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屬南陽市。北魏始置淅川縣,因境內(nèi)有淅水得名。明代淅川縣隸河南南陽府。

    ⑧石廟灣:地名,即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xiāng)石廟灣村。

    ⑨登涯:上岸。涯,水邊。

    ⑩均州:古代政區(qū)名,即今湖北丹江口市。明代均州為不領縣的散州,隸襄陽府。

    太和:山名,即武當山。在今丹江口市南。相傳道教真武大帝曾修煉于此,為道教名山。明永樂中尊為太岳,也稱玄岳。

    綜上可知,徐霞客從明天啟三年三月初四入商至初十(公元1623年4月3日至9日)離商,在商共7天時間。他水陸兼程,先后經(jīng)過了當時商州所轄的雒南、商州(州治)、山陽、商南境內(nèi),今則分屬商洛市所轄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

    《徐霞客游記》是日記體游記,徐霞客按日記其沿途所經(jīng),翔實具體,不事矯飾。他自洛南黃龍鋪入境,宿楊城村,出石門,穿葛蔓峪,渡洛河,溯沙河,抵景村,宿栲樹溝,飯狐貍岔,上蒼龍嶺,進老君峪,宿峪口,遇雨滯龍駒寨,乘船沿丹江而下,泊小飲食灘,過竹林關,經(jīng)武關河口,下連灘,過不靜灘,出梳洗樓,離商入河南境。所記路線清晰準確,歷歷在目,猶如導覽圖一般,無怪乎曾有人說:“讀《徐霞客游記》,就好像在看高德地圖。”2022年3月,筆者即曾按圖索驥,先后兩次騎摩托車重走霞客路,尋幽訪古,飽覽勝景。

    《徐霞客游記》中記錄了沿途所經(jīng)之村落、間隔里程、山川等,為研究商洛歷史地理留下了珍貴的資料。游記中涉及地名20多處,記其間距,如“抵楊氏城。初五日,行二十里,出石門”。涉及大小河流7條,依次為石門河、洛河、沙河、老君河、庵底河、丹江、武關河,記其發(fā)源、流向等,如記丹江“大溪自西注東……水自商州西”,記沙河“水自南來入洛”,記武關河“北一溪來注,則武關之流也”。涉及葛蔓峪嶺、蒼龍嶺等山嶺數(shù)座,葛蔓峪、老君峪等大小溝峪數(shù)條。

    《徐霞客游記》中還記錄了此行沿途的物候。徐霞客對自然的觀察細致入微,在游武當山之后所留下的《游太和山日記》中,他寫道:“山谷川原,候同氣異。余出嵩、少,始見麥畦青;至陜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關,則驛路既平,垂楊夾道,梨李參差矣;及轉入泓峪,而層冰積雪,猶滿澗谷,真春風所不度也。過塢底岔,復見杏花;出龍駒寨,桃雨柳煙。”由此可知,靠近華山、泓峪的洛南西北部一帶氣溫較低,至南部氣溫漸高,故“過塢底岔,復見杏花”,及至丹鳳龍駒寨及商南境內(nèi),“桃雨柳煙”“兩岸濃桃艷李”,已完全是春天景象。

    《徐霞客游記》的文筆清新優(yōu)美,體現(xiàn)了徐霞客對語言文字高超的駕馭能力。商州的山川風物在他的筆下雄偉瑰麗,氣象萬千,鮮活靈動,精妙傳神。如他寫自己在丹江漂流時的情景:“時浮云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濃桃艷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欲仙也。”讀之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與徐公同船共游,眼前一幅丹江春景圖正在徐徐展開。

    誠如徐霞客研究專家、云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惠榮教授所總結,《徐霞客游記》是導游手冊,《徐霞客游記》是地學百科全書,《徐霞客游記》是歷史實錄,《徐霞客游記》是文學名著。徐霞客這趟商州之行嚴格意義上講,只是路過而非專程游歷,但他并未因此而輕忽,而是一如既往地對沿途地理等進行了考察記錄,留下了700多字的游記,體現(xiàn)了《徐霞客游記》科學性、知識性、文學性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自小生活在吳方言區(qū),對吳方言語音非常熟悉。在經(jīng)過處于北方方言區(qū)的商州時,詢問山民地名只聞其音不知其字,受到自己母語吳方言的影響,故而常出現(xiàn)誤記地名現(xiàn)象。這在《徐霞客游記》中屢見不鮮,學界多有研究,茲不贅述。

    總之,徐霞客商州之行所留下的游記,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翔實的文史資料。其實,除《徐霞客游記·游太華山日記》外,古往今來還產(chǎn)生了不少記述、歌詠商州山水的游記作品,只是長期以來鮮為人知。2022年,筆者即系統(tǒng)發(fā)掘爬梳古籍文獻,從中擷取明、清及民國時期數(shù)篇具有代表性的涉及古商州地域的游記作品,循其足跡游蹤,數(shù)次踏勘重游,了解沿途地理變化及地名變遷等,在此基礎上整理校注形成了《商於道上》(明、清及民國商州游記選注)書稿一冊。

    當前,我市正在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生態(tài)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綠色發(fā)展,大力發(fā)展秦嶺生態(tài)文化旅游,打造中國康養(yǎng)之都。值此之際,發(fā)掘研究這些文化遺產(chǎn),發(fā)揮其時代價值,使之成為商洛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現(xiàn)實注腳,對于實施全域旅游、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商洛歷史文化、激發(fā)民眾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 相關閱讀
  • 商州激發(fā)文旅市場新活力

      本報訊 (記者 肖 蓮)今年以來,商州區(qū)聚焦西商融合協(xié)同發(fā)展和“雙對標、雙50”戰(zhàn)略,堅持“抓點、聯(lián)線、織面”,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大力培育康養(yǎng)產(chǎn)業(yè)集群,全面推進“康養(yǎng)+”多業(yè)深度融合,各項工作取得...

    時間:10-31
  • 商州規(guī)范處置廢舊液化氣鋼瓶

      本報訊 (記者 陳 靜)為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發(fā)生,建立健全規(guī)范有序、嚴管重罰的燃氣安全管理長效機制,近日,商州區(qū)住建局、公安商州分局、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區(qū)商務局、區(qū)應急管理局、區(qū)交通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進一步規(guī)...

    時間:10-28
  • 商州推動“兩山”轉化工作取得實效

      本報訊 (通訊員 張久鈺 陳凱文)近年來,商州區(qū)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優(yōu)化生態(tài)空間保護格局,做強綠色循環(huán)產(chǎn)業(yè)集群,加快生態(tài)產(chǎn)品價值實現(xiàn),扎實推進“兩山”轉化工作取得實效。   商州區(qū)以保護秦嶺生...

    時間:10-27
  • 商州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公布

      本報訊 (記者 陳 波)近期,商州區(qū)人民政府公布了商州區(qū)第五批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本次共公布四大類9項,包括丑丑花鼓、文玩核桃工藝、付村瓦盆制作技藝、大王燒雞、商州燒腸制作技藝、商縣十三花、商江芳...

    時間:10-25
  • 第十一屆陜西省藝術節(jié)籌備工作座談會在商州召開

      本報訊 (記者 李小龍 通訊員 王書亞)10月23日,我市組織召開第十一屆陜西省藝術節(jié)籌備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要迅速行動起來,扎實推進六項重點工作,進一步擦亮“戲劇之鄉(xiāng)”“文化綠洲”品牌,加快文化商洛建...

    時間:10-25
  • 商州公路段專項檢查安全隱患

      本報訊 (通訊員 劉國強 舒 薇)為切實做好公路安全保通保暢工作,近期,商州公路段結合養(yǎng)管公路實際,組織養(yǎng)護技術人員扎實開展公路安全隱患專項檢查。   商州公路段堅持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對路基路面、沿...

    時間:10-24
  • 商州奏響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華彩樂章

      涼風有信,秋實有約。商洛市商州區(qū)換上秋日華彩,大地一派盎然生機。   一排排干凈整潔的農(nóng)家小院煥發(fā)新顏,一片片現(xiàn)代設施產(chǎn)業(yè)基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條條浸潤人心的宣傳標語亮相街頭……一幅鄉(xiāng)村美、產(chǎn)業(yè)...

    時間:10-23
  • 商州南街社區(qū)開展 重陽節(jié)主題活動

      本報訊 (通訊員 王 艷)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10月20日,商州區(qū)城關街道南街社區(qū)黨支部開展以“九九重陽享健康,人間百善孝為先”主題黨日活動。   活動共分為文藝演...

    時間:10-23
  • 商州攬云

      風兒推來團團陰霾,雨點就搖搖晃晃地飛舞而下,帶著夜以繼日的執(zhí)拗勁兒,還帶有不顧一切的魯莽勁兒。如此停停歇歇數(shù)日,一場不知疲倦的雨終于在周末的午后漸行漸遠了。   這時候,不要著急去銀杏公園覓秋或者...

    時間:10-21
  • 商州舉辦高素質農(nóng)民糧油專業(yè)培訓班

      本報訊 (記者 王 倩)10月11日至13日,商州區(qū)舉辦高素質農(nóng)民糧油專業(yè)培訓班,來自全區(qū)的優(yōu)秀產(chǎn)業(yè)發(fā)展代表、產(chǎn)業(yè)大戶、新型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主體帶頭人和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骨干共100多名學員參加培訓。   此次培訓由區(qū)農(nóng)...

    時間:10-17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wǎng)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wǎng)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