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有一些令人費解的“偏方”,號稱可以治療很多“疑難雜癥”。新年伊始,河北一位農民為治療女兒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聽信偏方,用毒蛇去咬女兒的手腕,導致女兒險些喪命,而在江蘇,去年也有一個女孩聽信蟾蜍能治痘的偏方,煮食一只半蟾蜍,最后因中毒被送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江蘇省中醫(yī)院肝病科主任醫(yī)生趙建學提醒:不要輕信所謂的民間偏方,如果想嘗試,一定要先去正規(guī)醫(yī)院咨詢。
在平時的門診過程中,趙建學每月都會遇到幾個因為誤用偏方而導致病情惡化的病例。有時即使方子是對的,也會由于患者缺乏專業(yè)知識而損傷身體。最近一段時間,他就遇到了好幾例誤食了“土三七”的患者。其中有位女士,從網上買了三七粉,希望能夠改善一下氣色。服用過后,這位女士覺得三七粉確實有些效果,但是比較貴。恰好她哥哥在家種三七,于是就把這種三七打成粉,不料吃出了問題,后在醫(yī)院治療了兩個月。經過檢查才知道,她后來吃的不是能夠藥用的三七,而是“土三七”。
中華醫(yī)藥博大精深,一些看似特殊的治療方法能夠流傳至今,很多還被記載成書,一定是有其特定的功效。但是趙建學強調,病人聽到偏方,一定要請教專業(yè)醫(yī)生。因為偏方往往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也就是中醫(yī)所講究的“辨證”。只有在適用的條件下用藥,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同時,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而有些方子只針對某些病癥,而沒有將身體的其他部位考慮進來。“比方說你要治肝,但你腎臟不好,你用的藥對腎臟有問題,可能肝沒治好,又把腎給治壞了”。因此醫(yī)生需要仔細“辨證”,綜合考慮每個人的適用情況。
更糟糕的是,有些所謂的“民間偏方”,根本就是“民間誤區(qū)”,甚至是出于商業(yè)目的的“無中生有”,但又很具有迷惑性。面對一些人迷信偏方的現(xiàn)象,趙建學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現(xiàn)在風氣就是這樣——好多病人自我意識比較強,他想用的藥,他就要用,他認為不需要的,他就不會用。如果病人堅持用了就會出問題。遇到這種病人,我們還是要把其中的利害關系講清楚。”
趙建學表示,對待偏方,我們既不能夸大其效果,也不能一味地打壓。有些偏方確實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價格比較便宜。比如感冒后用生姜和蔥白等熬水喝發(fā)發(fā)汗、用蘿卜籽沖茶喝治肚子脹、用荷葉和山楂泡水喝治脂肪肝,都是安全有效的小方子。但是大多數(shù)偏方,還是要征求專家意見,靠醫(yī)生來把關。實習生 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