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免费观成人影院,日韩亚洲欧美综合,中文字幕av一区,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企業(yè)風采 > 關注動態(tài) > 外界動態(tài)

理財受損追償難背后:賣者未盡責 買者需自負

理財受損追償難背后:賣者未盡責 買者需自負

2016-04-11 07:26:00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李彤)財富積累要了解人性,但不能利用人性。當前,我國金融理財產品玲瑯滿目,但投資者卻不知如何挑選;產品宣傳片面強調收益,投資者權益受損卻追償無門。如何做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怎樣利用新技術保障投資人權益,是金融理財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賣者盡責規(guī)范銷售 買者自負理性投資

  如何將理財產品推薦給對應風險偏好的投資人,考驗金融機構業(yè)務水平,其中對于合格投資人的判斷至關重要。

  據媒體報道,日前上海喆麟基金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接到證監(jiān)會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開出的首例罰單,并處以頂格處罰。河南一高校學生在14家校園金融平臺負債近60萬元用于賭球,最終絕望跳樓。緣何普通投資人竟成了高風險理財群體,尚無收入來源的大學生如何輕松貸款幾十萬元?

  盡管我國銀行理財、基金投資、信托銷售等均在大力推行合格投資人制度,但也有一些機構或人員為完成銷售業(yè)績,判斷合格投資人時形式大于內容,甚至將其置若罔聞。

  北京一家商業(yè)銀行資管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金融機構規(guī)范銷售行為、遵守合格投資人制度,不僅是對投資者負責,也是對機構自身穩(wěn)健運營的保障。“但一些金融產品存在委托銷售現象,且一線銷售人員流動性大,夸大收益、不實宣傳、盡責不足的情況客觀存在。這需要監(jiān)管部門加大處罰力度,機構自身提高風險管理意識。”他說。

  選擇合規(guī)渠道購買理財產品尤為重要。以基金產品為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xié)會會長洪磊在《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15》報告發(fā)布會上表示,投資人選著金融產品時,基金募集機構一定是有牌照或在證監(jiān)會、基金業(yè)協(xié)會注冊登記的機構,如果基金募集機構沒有登記而且產品沒有備案,則一定是非法融資。

  “今后資金募集機構承擔投資人教育的責任,在營銷中不能宣傳具體產品而只能宣傳公司品牌。此外必須面向合格投資者。” 洪磊說。

  賣者盡責后,需買者自負。當前不少投資者金融知識匱乏,風險意識低,盲目跟風、隨大溜的情況也不少見。

  北京市民張先生向記者反映稱,其從某商業(yè)銀行購買信托產品,到期不能歸還本金和收益。但在記者了解后發(fā)現,張先生購買產品并非通過銀行柜臺面簽,而是由熟人介紹以快遞形式寄送合同。且合同中表明,銀行僅作為資金托管方,基金管理公司、擔保公司與項目融資方承擔最終償還責任。

  “后來調查才明白,基金管理公司和擔保公司原來是一個老板開的,我也不敢找他們,只能來找銀行了,銀行不給錢我就去找銀監(jiān)會。”張先生如是說。

  上述銀行高管對記者表示,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投資者并非個案,一度影響銀行正常業(yè)務運轉,讓人哭笑不得。核心問題是,投資者根本不了解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對合同權責不清楚,甚至購買產品的渠道也不在法律保護范疇,但卻片面要求銀行等機構進行剛性兌付。

  打破剛兌營造理性投資氛圍

  一個剛性兌付的市場,毫無專業(yè)性可言,是劣幣驅逐良幣。洪磊表示,剛性兌付加強了投資者逐利心理,使其一味追逐高收益而忽視風險,不利于培養(yǎng)理性投資人。也讓分散在投資人身上的風險,轉移到了金融機構,加大了風險的集中度。

  《中國資產管理2015》報告指出,隨著近年來風險事件的頻發(fā),各方對打破剛性兌付已有共識。但打破剛兌難以一步到位,要避免監(jiān)管機構和資管機構簡單粗暴行為,要有序引導、維護市場穩(wěn)定。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副總經理梅世云透露,中債登正協(xié)助銀監(jiān)會完善銀行理財產品托管制度設計,建議推廣獨立第三方托管制度。完善后的第三方托管制度將從賬戶開立、資金清算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細化和完善,減少資金被挪用的風險,為打破剛兌打基礎。

  保護投資者權益需要新技術支撐

  近期,快鹿、中晉等投資者追償事件中,再次面臨電子數據信息缺乏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保全的情況。

  新技術激發(fā)新金融,新金融在投資者保護方面也需要新技術支撐。權益憑證等關鍵性文件正由紙質形式轉變?yōu)殡娮訑祿问酱嬖冢娮幼C據于2013年被納入民事訴訟法成為新的證據種類之一。

  東方匯董事長孫洋認為,如何保證電子化權益憑證的合法性、真實性及關聯性,提高電子證據的證明力,保證互聯網交易鏈條上各類電子數據的法律有效性,防范因電子權益憑證無效或被篡改而給企業(yè)帶來的法律、經濟和商業(yè)損失,是互聯網金融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主任葉紅坦言,在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電子數據是雙方交易往來的重要憑證。由于交易過程中往往涉及的交易資金巨大,交易的重要內容全憑電子數據的存儲來作為重要證據。

  “因此一旦雙方發(fā)生金融糾紛,電子數據舉證的真?zhèn)我矊⒊蔀闆Q定雙方能否勝訴的重要依據。而電子數據的鑒定需要具有司法認可的專業(yè)電子數據鑒定機構來完成,否則將不具備司法意義上的法律效力。這也可以作為投資人篩選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要素之一。”她說。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