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如今,文學創(chuàng)作總是和影視關系密切,一本小說若“觸電”,時常會帶來更廣的影響和更多銷量。《塵埃落定》曾被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搬上熒屏,但阿來對影視和文學的關系不置可否,“電視連續(xù)劇《塵埃落定》和我沒什么關系,拍得好與不好都不會影響到我的小說品質。我不關心電視的普及面,哪怕它對圖書銷售有用。我希望真正喜歡讀小說的讀者來讀我的書,而不是被電視吸引才來看,我不會讓讀者失望。我的小說里會有電視和好萊塢大片不能給你的東西,我的形式感,我的語言,只有我的小說里才有。”
親自上陣改編自己的小說?他更是從未想過,“我可能永遠不會做影視編劇,除非我直接寫劇本,而不是從小說改編。為什么要把同樣的故事講兩遍呢?”他覺得自己的作品似乎也不容易被改編成影視劇,“那差不多要推倒重來”。他完全承認今天的影視對文學的沖擊客觀存在,“影視的內容是從文學派生出來的,何況它還可以借助現(xiàn)代科技增加表現(xiàn)力,會把文學中容易表達的部分拿走。今天的作家確實要好好想想,小說里還有什么是影視無法表達的。如果小說寫得和影視劇本差不多,寫小說干什么?如果小說的內容都能拍出來,小說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他強調,至少在十幾年前他就這么想,意識到小說的不可替代與局限之處,“我承認小說的局限,但會在寫作中盡量減少這種局限”。
他也上網,看看新聞而已,“根據我的小說觀念,起碼從文學意義上,網絡出現(xiàn)至今對于寫作尚未提供什么有建設性的東西”,他還開了博客,雖然有點不情愿,但他很反感為了點擊率就如何如何,“既然已經有博客了,我會十天半月貼一篇文章上去,說說自己想講的話。中國這么大,網民那么多,總有同氣相求的人。”
他說他一年里總有四五個月要往外面跑,藏區(qū)對他的吸引力是城市生活無法替代的。其他時間,他在成都當作協(xié)主席,讀書,寫作。36歲從牧區(qū)進入城市工作生活,如今也有十多年,卻幾乎不觸及城市題材的寫作,讀者可能有一天讀到他寫的城市小說嗎?“可能性當然存在,畢竟我在成都生活這么多年。作家的任何一種生活體驗都不該浪費。但我不會很快去寫城市,今天中國的城市變化太快,我需要更長時間沉淀。現(xiàn)在我們覺得很大的事情,隔著時間,放在歷史里回頭去看,可能也不算什么”。
完成《格薩爾王》的阿來顯得很輕松,他說寫完這本書的最后一句,自己的任務就結束了,“我不操心這本書進入社會、進入市場后的命運,現(xiàn)在我的腦子里一點也不愿意多想這本書的事情,一個字也不想多寫。不是沒有遺憾,可是有小小的意猶未盡也很好啊,讀者也會覺得余韻悠長。”他也不想過多考慮下一步寫什么,“先歇個一年半載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