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腫瘤內科主任副教授 鄧艷紅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簡文楊
近期,微信圈和“某寶”都在售賣一類用尿來驗癌的試劑,據(jù)稱只需3毫升尿液,只需3分鐘時間,即可對目前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進行篩查。記者采訪了腫瘤專科的醫(yī)學專業(yè)人士,被告知這一類的所謂“驗癌”實際上是檢測人體體液內的腫瘤標志物,但不適合用于普通人群腫瘤的篩查,也就是說并不靠譜。
花兩百元就能在家篩查癌癥?
記者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看到這類產(chǎn)品還不少。從這些產(chǎn)品的宣傳廣告看,大致上都是購買了試劑盒后,在家里接點尿,就能早期篩查癌癥。其中一種試劑宣稱是應用化學顯色定性檢測人體尿液中的與癌癥相關的一組氨基酸異常代謝產(chǎn)物“單羥酚類物質”(據(jù)說癌癥患者的尿液中單羥酚類物質會顯著高于正常人群),只需3毫升尿液,等待3分鐘,對比廠家提供的色卡,即可知道自己的免疫力是否正常,體內是否有細胞的異常增殖(即是否有癌細胞),費用兩百元不到。
僅靠一種腫瘤標志物查癌不靠譜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廣州大多數(shù)醫(yī)院并無這樣“驗尿查癌”的檢測項目。單羥酚類物質究竟是什么東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腫瘤內科主任鄧艷紅副教授解答說,它是腫瘤標志物。 所謂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在生長和增殖過程中,產(chǎn)生或分泌的一類物質的統(tǒng)稱。通過檢測腫瘤標志物是否異常升高,有助于鑒別腫瘤的良惡性、評價腫瘤治療的療效評價,事實上,臨床上醫(yī)生更多應用它們來對腫瘤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僅單純片面地依靠腫瘤標志物檢測,指望“滴血(尿)測癌”,甚至“一滴血(尿)檢測多種癌癥”都是不靠譜的,甚至可以說是危險的。
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患癌
首先,不同的惡性腫瘤,表達的腫瘤標志物不同。例如 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CEA(癌胚抗原)分別對應不同的惡性腫瘤。
其次,并非所有癌癥患者都會有特異性的腫瘤標志物表達,存在敏感度的問題。例如,AFP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的腫瘤標志物之一,但其對原發(fā)性肝癌的敏感性也只有70%左右。
第三,僅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的升高,并不代表已經(jīng)患有惡性腫瘤,許多良性疾病和生理活動也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高于正常參考值。這是特異性的問題。例如卵巢癌CA125陽性率高達97.1%,但23.1%良性卵巢腫瘤的這個指標也呈陽性,甚至肝硬化、胰腺炎和膽囊炎等常見良性疾病,其CA125也會升高。
因此,一般情況,這類腫瘤標志物不適合用于普通人群腫瘤的篩查,更不可能作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學診斷是診斷惡性腫瘤及明確腫瘤組織學類型的唯一手段和金標準。例如直腸癌,最靠譜的就是腸鏡加上病理,不會是抽血、驗尿就能診斷的。